(常智奇)本真出天趣,才俊出少年。让时光倒流48个春秋,那是一个秋雨绵绵的季节,15岁的梁治中下雨天没有雨鞋穿,光着脚板上学,却被学校选定为教学改革学生上台讲课的代表,他赤着泥脚登上武功县皇甫学校初中二年级的讲台,为同班同学讲述语文课《韶山行》。学校领导和全校老师都来听课。40分钟,他紧扣课文主题思想、写作技巧,不慌不忙,思路清晰,简捷明了,满怀激情,有条不紊的表达,受到20多名听课老师和全班同学的一致好评:“讲得太好了!将来一定会成为一个出色的教师”。(《我的教师情缘》)
寒门有赤子,教育出栋梁。1980年,从师范毕业的梁治中来到宝鸡市渭滨区谭家村小学任语文带课老师兼班主任。这是一所农村小学,有些山上的孩子光着泥脚,坐在教室里听课。贫穷的生活情景,简陋的校园,应试式的教育,沉寂的氛围,给初来乍到的梁治中一种压力。他想建立一支学生篮球队,活跃校园生活,打破这种沉寂。篮球队刚刚成立,他和学生都没有运动鞋,就带着这样一支“衣冠不整”的穷学生篮球队,到“长岭与阿里斯顿成功结合”的地方参加比赛,这需要多大的勇气,需要他们在人格上,心理上承受多大的压力呀!因为他们的对手都是当时大型企业子校的代表队,唯独他们脚穿布鞋,“谭家”后面还加个“村”。但是,就是这支没有运动鞋的篮球队,在篮球场上赢得了阵阵喝彩,创造了优异的成绩。(《我的体育情愫》)
梁治中在师道守真,教书育人,授业、解惑的道路上走了30多年,20多个春秋为师守道,矢志不移,出任小学校长。人们见了他都叫他“梁校长”。
梁校长是一位生活简朴,热情善良,敦朴知变,思维敏捷,多才多艺的人。他志向高远,诗人气质浓重,平常随和平易,言语朴实诚恳。如有集体讲话,他口吐莲花,妙语横生。夫人格侠见到从宝鸡来西安的人谈到梁校长,总要提说他在女儿的婚礼上的讲话得到著名作家贾平凹赞许的事。
“儒有蓬户甕牖而自立者”(柳宗元语),皆是自然之真在善的智慧派送下走向“无蔽状态”的寻觅者。梁校长当属自然之真在善的智慧派送下,在立德树人之道上走向“无蔽状态”的寻觅者、“自立者”。他身糸中共党员,中学高级教师,先后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陕西省有突出贡献专家,全国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会先进工作者,全国千名中小学骨干校长,全国红十字会千星会员,优秀工作者,陕西省优秀校长,宝鸡市有突出贡献拔尖人才,宝鸡市优秀共产党员,宝鸡市自学成才“十杰”先进个人,他个人先后获奖40多项;他先后当选为全国小学骨干校长工作研究会副会长,陕西省小学管理研究会副会长,陕西省艺术教育联谊会副秘书长、宝鸡市少工委副主任、宝鸡市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会副会长、宝鸡市小学教育专业委员会副会长、宝鸡市红十字青少年工作委员会副秘书长,社会兼职20余项;他是宝鸡市第九届、十届党代会代表;他先后20余次举行对外公开教学,连续三年在全区教学赛讲中获得第一名;他曾多次在全国、省、市有关会议上做教学经验介绍,受到普遍好评;他参与主编的《闪光的红十字》、参与编辑的《小学语文板书设计》等书,获得社会的好评;他撰写了300多篇教学论文、调查报告、教学设计、文艺作品等,有多篇论文和作品获全国、省、市级奖励,有多篇在报刊杂志上发表。
庚子暮春的一天,阳光明媚,清风和畅,鸟语花香,梁校长突然来电告诉我,他要出自己《岁月印记》的文集,邀我为之写序,我欣然应诺。
我用了三天的时间看完了这部书稿,感受多多。这是一位农家子弟,一身“乡土”,怀揣自己儿时的从教理想,走进现代化的都市,站在三尺讲台上,手执教杆,用“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忠诚谱写的书;这是一个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用毕生的心血探索启蒙教育规律,表达自己审美感情的书;它真实地记录了一个从社会最底层走来,不忘初心,乘时代之风,顺势而为,聚社会之力,开拓创新,一路辛劳的斑斑足迹。
全书分为三部分:实践与探索,耕耘与收获,创新与发展。“实践与探索”收录了他的一些论文。这些论文都是来自于工作实践当中的经验总结,理论思考,科学探索,理论联系实际,富有针对性,充盈着一股感人的实践理性精神。在这里,作者更多的强调经世致用的操作性。“耕耘与收获”收录了他的一些文学创作的作品。这些作品是从生活的土地长出的花草,是从心灵深处迸发出的的火花,无娇饰,无显摆,无卖弄,素面朝天,清水芙蓉,或叙事,或抒情,或言志,或设议,自然流畅,朴实率性,直面人生,言真向美。“创新与发展”收录了社会“他者”对他和他的学校、师生的一些评价。如囊萤、如映雪,借他山之石,从另一个角度表现他在生活、工作环境中的一些情况。三个部分,互有联系,相互依存。三种语境:哲学的,抒情的,报道的。三个章节,营造了三种美学形制:“实践与探索”可以说是“神秀”,“耕耘与收获”可以说是“骨秀”,“创新与发展”可以说是“肉秀”。这些锦绣文章集中的表现了一个富有艺术感受、文学情怀,理想诗心,科学态度,实干精神的山城小学校长献身于基础教育工作者的精神风貌。
阅读《岁月印记》,我似乎看到了一个犹如希腊神话中安泰一样的、脚踏大地,从泥土中汲取营养,承天接壤的人格形象。这个形象投向梁校长的身影,叠合成一个现实生活中有血有肉的、有爱有恨、有悲有喜的辛勤耕耘的园丁形象。他起早贪黑,披星戴月,踏冰卧霜,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实事求是,科学严谨地探索基础教育的科学规律。
小学阶段,是孩子羽毛未丰,童真初绽,长身体,长知识、心理塑型的夯基阶段。抓好德育、智育、体育、美育,是启蒙教育的中心环节。在这方面,梁校长凭自己对事物审美感受的直觉判断,从儿童心理、生理的实际出发,做了艰辛的、不懈的、卓有成效的探索,也取得了令人欣慰的成绩。他所任职的宝鸡市渭滨区经二路小学先后被国家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全国少工委、国家体育总局、中国红十字总会授予全国青少年体育工作先进集体、全国传承中华文化优秀学校、全国少先队工作先进集体、全国平安校园、全国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全国红十字示范学校、全国青少年维权岗等十二项荣誉称号,仅2007年一年内就获得集体奖励60项。
梁校长的教育思想是:紧紧抓住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把德育、智育、体育和美育有机地结合起来,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在童趣中开发孩子们的认知能力,在快乐中提升孩子们的知识水平。牢固地树立一个思想:既素质教育,建立相应的运行机制和评估机制。强化两个意识:即质量意识和科研意识。依靠三种力量:既各级领导的关心和帮助,社会各界、学生家长的理解和支持,全体教师尽职尽责。做好四方面的工作:(1)建立科学、高效运行的管理机制,形成良好的校风。(2)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全面提高教师的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3)坚持以德育为首,教学为中心,艺体科技创新教育为两翼,促进学生全面发展。(4)加强后勤保障,开源节流,增收节支,为教育现代化建设,创造优美和谐的育人环境。落实在管理上,他提出了三部曲:科学决策,高效运行;规范管理与情感管理并重;创造精品,追求卓越,把学校打造成有一定影响的名校。
学校的课堂教育是教育的主战场。他强调课堂教育要精心设计。经二路小学对课堂40分钟的设计,初步形成了“巧妙导入、创设情景、激发兴趣――精心授课、寓教于乐、提高兴趣――巩固练习、启迪思维、发展兴趣”的课堂教学模式,也收到了显著的教学效果。看看书中收录的《快乐教育浅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调查报告》《实施素质教育,创建特色学校》《创新少先队工作,建设和谐新校园》《抓好体育工作,培育体育新苗》《注.提’实验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正确处理三个关系,促进学校和谐发展》《怎样设计语文课的导语》……这些文章,我们就能够理会到梁校长孜孜以求的良苦用心,能够感受到他的这颗滚烫的心连着自然――大地――母亲,连着社会――祖国――人民,连着现实――理想――未来。梁校长是一个立足三尺讲台,放眼人类世界,在中国基础教育现代化的道路上勇于攀登高峰的人。他是一个有大地情怀、大地境界、大地格局,大地教育的小学校长。
大地教育是基础教育,平民教育,人本教育,启蒙教育,美感教育,快乐教育,成长教育;大地教育是与自然同在,认识自然,保护自然,培养自然,提升自然,开发自然,完善社会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教育;大地教育是与生命、幼教同在,在生命成长,生存拓荒、生活创造的土地上永葆人的血性之元气,用人之初,性本善的天然的纯真,历炼人的理想精神的教育;大地教育是与人的天性、悲悯、良知同在,在马克思共产主义思想的指导下,立德树人,培养健全的人格,追求个性全面发展的教育;大地教育是与兴趣、快乐、美育同在,继承和发扬“诗无邪”的乐教传统,提升审美感受、直觉判断的能力和品质的教育;大地教育是与保育、养育、护佑同在,身体成长高于知识灌输的教育;它与奉献同在,强调园丁精神。大地教育是生命的元气、血气、真气、生气、清气与人类现代之爱有机的结合起来,用科学性和艺术性相结合的方式,开发现代文明人的感受、认知、智商、情商的教育。
阅读《岁月印记》,我们能够深切的感受到他在立足大地,师道守真,呵护童心,开发童真,立德树人的道路上,泽心仁厚,有教无类。同时,也能够感受到他是一位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有社会责任感、伦理道德感的实干家。他的心中经常回荡着道德的律令:“误人子弟,如杀人父兄”。这种朴素而又圣洁,乡土而又崇高的感情,使他在悲天怜人中感发出一股强烈的救赎意识。他下大功夫,花大力气,深入调查研究,总结经验,凝练特色,探索基础教育的规律。读一读:《注重管理的科学性和艺术性、促进学校和谐发展》《新时期德育工作的新模式》《用科学发展观引领教学发展》《以教学为中心、活动为载体、促进学生健康和谐发展》《新时期教师素质基本要求》……这些独持己见,既符合合教育规律又具有操作性的论文,我们就能够体会到他的一颗滚烫的心为谁而跳动。
梁校长在教学实践中那些开拓创新,别具一格的工作智慧、才情、能力是从哪里来的?我以为他的这种创造才能的原动力,应该来自于大地给予他童年生活的环境和生存方式。“从小生活在农村,在烈日炎炎下拾麦穗,在秋风细雨中掰玉米,在雪花漫天时修水库,在油菜花海中看蝶舞,在田园风光中成长,纯真、简单、快乐、幸福、虽不知外面世界的精彩,但也对美好的生活充满了希望、憧憬和追求。后来,又有机会阅读了大量的中外经典名著,使我仿佛经历了我们那个年龄、那个年代、那个环境不曾经历也不可能拥有的经历。我面前出现了一个五彩缤纷、特色各异、丰富多彩的世界”。“在麦田里放马。骑在头马上扬鞭,仿佛在一望无际的大草原上奔驰。劳动归来,走在乡间的小路上,看着两边的庄稼,我仿佛听到了牧童的笛声”,“一天的劳累和惆怅自然随风飘散” (《生命,灿烂的风景》)。大地母亲给了他宽阔的胸怀,高天厚土给了他自由奔放的情感样态,春暖花开,鸟语花香的春天给了他感受美好生活的直觉判断。少年时代的他喜欢体育运动、书法、音乐,这样的“童子功”给了他天然的、独有的秉赋,加上他后天不懈的努力,才显出这样超群的才智和能力。他从事小学教育的大半生,是用爱塑造童心,美化人伦,诗化生活的大半生。
梁校长在生活中所创作的文学作品带有更多的工作性质,大多数都是因工作需而成,因事而起,合时而为,充满了生命在创造生活中享受生活的浪漫主义的内涵。读一读他的《经小之歌》《宝鸡市少代会献词》《小学生行为规范歌》《再回固川》《又到督导评估时》《抗击非典的日子》……我们能够明显的感觉到他是缘情写景,托物寄志,为事而文,有感而发。他的作品是从生活激流中自然而然流露出来的,是从生命血管里流出的血,是从生存的喷泉里喷出的水。它激越、鲜活、热情、清澈、明亮、纯真、质朴、刚健、畅达、通脱,散发着生命的热,生活的光,生存的力,自然的能,创造的智,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醇美的感情意味。这是“为人生的艺术”开放在社会底层,散发着人间烟火味儿,接地气,具有“培根育本”精神指向的作品;这是在人性初心与民族魂魄建构的精神文明建设中培育文学之花的园丁之作;这是来自生活现场、具有在场性、记事性、即时性、真情感的自然流露;这是现实主义的创作在生活写实的沃土中开放出绚丽多彩的文学之花。与那些写生活享受、写风花雪月的文学作品相比,我更欣赏梁校长的作品。这些作品有一股燃烧的、炽烈的、灼人的激情。这种激情,是来自热爱教育理想的热情,关爱师生的真情,感恩生活的心情、创造生活的才情。这种激情,是哲思与诗思的统一,个人成长的经验与教学规律的统一,应用文与抒情文的统一,生活情感与审美情感的统一,是生活记录和时代精神的统一,人文与科学的统一,普遍与特殊的统一。
“创新与发展”是社会的评价,舆论的监督,现实的评估,理想的期翼。这是新闻的报道,客观的反映,其中有的文章拿出来完全可以作为本书的序。但是,作者没有这样去做,而邀请我来为本书作序,这是他完美主义,理想主义的表现,也是他看重我和他之间关系、交往、情感和友谊的表现。我感谢他的理解和信任。
总之,我欣赏这本书,欣赏它的教育理念,教学思想,治校方法,治学精神;欣赏它的情感性、经验性、真实性、创造性、典型性。我相信,有教育工作经历和体验的读者读了它,一定会像我一样的喜欢这本书。(本文系《岁月印记》序)
作者简介:
常智奇:著名文学评论家、研究员;原《延河》杂志主编,原陕西文学院院长。
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站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https://zgwh.xhsbzk.com/12014.html